峄城区委编办发挥机构编制效能 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峄城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峄城区委编办从组织架构、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机构编制效能,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效。
优化组织架构,理顺体制机制。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调整为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分解“三农”及乡村全面振兴等工作任务,推动区委、区政府部署的重大政策、重点任务和重要改革措施落地落实。持续优化机构设置,区农业农村局加挂乡村振兴局牌子,整合业务、提升效能,进一步推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修订区农业农村局“三定”规定,增设帮扶与监督检查股,农村产业发展和规划股加挂乡村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股牌子,研究落实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政策,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放权赋能,通过推进执法力量下沉,赋予各镇(街)行政执法权限,破解基层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有序推进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梳理基本履职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持续为基层减负,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聚焦资源配置,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加快“双十百千工程”片区建设,以乡村振兴示范镇为重点,下沉编制资源,重点关注农业农村、医疗卫生等领域,通过减上补下、专项下达等方式,为镇(街道)下沉行政编制2名、事业编制35名,2024年用人用编计划统筹为镇(街道)下达行政、事业编制23名,支持保障“三支一扶”招募计划9名、农科生培养计划3名。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推动70余名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通过建立城乡学校之间的帮扶机制,着力解决城乡间、学校间、学段间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问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医共体建设,合理布局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数量,2024年为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达用编进人计划28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缩小城乡医疗资源差距。
提升治理效能,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针对文化惠民、旅游高质量发展等需求,优化区文化和旅游局及区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职责,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将峄城区榴园镇北孙庄村打造为“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服务石榴产业发展,峄城区石榴研究院更名为枣庄市石榴研究院,整合优质农业科技资源,完善综合服务职能,破解石榴产业发展政策统筹不力、资源整合不强、创新发展不足等问题。榴园镇设置石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承担辖区石榴产业发展工作,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和省级精品文旅名镇优势,不断推进石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赋能乡村生态建设,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峄城段)建设工作专班等工作机制履职尽责,开展沿线基础设施维修养护、水污染防治行动,针对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施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各镇(街道)规范设置生态环保岗,承接辖区内生态保护职责,持续推进乡村生态修复治理,促进乡村生态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