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委编办以机构改革为引擎 开拓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局面

时间: 2025-04-16 09:48

近年来,滕州市委编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机构改革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聚焦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难题,以优化机构设置、强化编制保障、创新运行机制为抓手,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改革引领,构建精简高效基层治理体系。一是机构设置“瘦身强体”,激活基层治理动能。以2024年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对镇街原有“七办五中心”进行优化整合,精简为“五办四中心”,聚焦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大核心职能,构建“党政办公室+党建办+经发办+社会事务办+平安法治办”的行政架构。同时,因地制宜差异化配置事业机构,有力推动基层治理精准适配区域发展需求。二是平台融合“一网统管”,畅通市民诉求渠道。整合原分散在多平台的市民诉求办理职能,将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升格为市委市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加挂“市民诉求办理服务中心”“12345热线服务中心”牌子,设立审核科、研判科、督办科等9个科室,形成“受理—分派—督办—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二、强化资源保障,筑牢社会工作人才基石。一是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市县两级统筹调配编制资源,向21个镇街新增行政、事业编制,有效缓解基层“人少事多”矛盾。专项调剂事业编制,为市民诉求办理机构核定编制,并通过“人才绿色通道”引进法律、信息化等领域专业人才,打造高素质市民诉求办理服务团队。二是多措并举充实基层力量。实施“榴枣归乡”计划,吸引本地优秀青年返乡就业;联合高校定向培养“社会治理特岗生”。

三、创新机制驱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是清单化管理压实部门责任。先后梳理秸秆焚烧、充电桩建设等131项跨部门职责事项,逐项明确牵头及配合科室,动态调整权责清单417项。建立“首接负责制”,对推诿扯皮问题相应扣分,对主动履职部门给予考核加分,不断提升部门协同履职效能。二是岗位化管理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印发《关于规范镇街党政事业机构岗位化运行的通知》,打破行政与事业编制界限,设置综合服务岗、矛盾调解岗、应急管理岗等30—45个岗位,明确职责清单及对应市直部门。各镇街岗位设置方案确定后,编办通过实地督导等方式,敦促镇街严格按照岗位目录统筹人员、安排工作,确保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责任、事事有着落。三是数字化转型赋能智慧治理。市民诉求办理服务中心机构升格后,在市委政法委的通盘领导下,整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能指挥中心、12345热线等资源,打造“多中心合一”智慧中枢,实现了市民诉求办理数据融合。创新市民诉求办理“一体化分流交办—审核—研判—督办”机制,推行“扎口管理”模式,有效推动市民诉求办结率进一步提升。